徐迪老師
ABA訓練師、口肌訓練師、擅長語言康復教學、社交游戲、各類教學評估、社交溝通教學、自然情景教學、結構化教學、奧爾夫音樂教學。康復治療技術專業(yè),理論與實踐能力較強。曾在兒童醫(yī)院、上海滬東醫(yī)院兒童康復科任職,教學方式靈活多變,擅長因材施教。給孩子一縷陽光,孩子會給你一個太陽!
特殊教育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更多的關注,隨著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專業(yè)的開設,越來越多的小教、幼教的老師們也投身到了整個行業(yè)中來。為特殊教育的整體發(fā)展帶來的契機。區(qū)別于一般教學,特教面對的教學群體是一群特殊的孩子,雖然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,但是又距離我們這么遙遠,周圍的人很難走進他們的內(nèi)心---他們或是孤獨、或是缺乏情感呼應、或是語言發(fā)育障礙、或是刻板重復動作。這些特征也預示著作為他們的老師需要的不僅是專業(yè)的知識,更多的是耐心、愛心和責任心。
蘇州小雛菊兒童康復中心就有這么一群孩子,當然也有那樣一群默默付出的老師。本期特別采訪了小雛菊的徐迪老師,為大家揭秘,與孩子相處過程中的甜蜜和煩惱。
小雛菊:徐老師,當初您為什么選擇特殊教育這個行業(yè)呢?我大學時學習的專業(yè)就是這個相關的專業(yè),當時還沒有單獨的針對特殊兒童的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在上海滬東兒童醫(yī)院才接觸到這一類兒童,那時候就覺得這些孩子好可愛啊,但是確實存在語言或者行為的一些問題,也很讓人心疼。當時我的導師也建議我能去做兒童康復,所以就開始了我的兒童康復師的生涯。能夠幫助到他們,也算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小雛菊:徐老師,您從教過程中,接觸了這么多的孩子,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?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肖肖寶貝,剛來的時候情緒特別大,每次來就是哭、鬧、并且是無語兒童,完全沒有配合度,我真的是用盡了各種方法,哄他,逗他,親近他,跟他做各種互動。那時候,感覺壓力也很大,因為完全沒法進行上課。但是也沒有放棄,通過跟家長溝通,跟孩子不斷互動,孩子慢慢平靜下來。半年左右時間進步非常大,語言也出來啦,當時他剛出聲的時候,我激動的都要哭啦。那一刻,真的是幸福感爆棚。
小雛菊:徐老師,在這幾年跟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,你覺得最大的挑戰(zhàn)是什么?最大的挑戰(zhàn)就是不斷進步吧。目前這個行業(yè)的專業(yè)知識還是有很多需要深入涉及的,感覺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內(nèi)容了。對于比較嚴重的兒童長時間進步較小,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(zhàn),我希望能夠讓孩子康復效果最大化,希望能夠讓他們進步快一些。
小雛菊:徐老師,特殊教育這個行業(yè),所面臨的的壓力還是很大的,你是怎么進行自我的心理建設或自愈的?對我來說,壓力是有的,主要的壓力是孩子的教學效果呈現(xiàn)慢,家長不堅持、不信任。不過我覺得還是要轉變思維吧。把這種壓力轉化為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上,多在教學上想辦法,多做不同嘗試,多跟家長溝通,讓家長與我們密切配合。這也是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做的。
小雛菊:徐老師,你的家里人支持自己的工作嗎?他們對此有什么態(tài)度呢?我父母很支持我的工作,他們都覺得這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工作,能夠幫助到很多的孩子和家庭,他們對我做這個工作還蠻自豪的,其實無形中也給了我很大的力量。
小雛菊:徐老師,作為這個行業(yè)的“老人”,有什么建議或者心里話想對行業(yè)新人說的嗎?以我的經(jīng)歷來說,剛開始工作的時候,激情滿滿,做了兩年之后,趨于平淡,但是我很堅定要認真做這個工作的,所以這幾年,更多的是習慣性的在教學的過程中生發(fā)很多的思考,針對不同兒童的引導方式如何調(diào)整,如何做好家長的泛化配合等等。
我覺得做任何工作都是一樣吧,首先,堅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,然后你就會非常認真地對待它。特殊教育老師本身肩負著責任和希望,所以是不容懈怠的,要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。
通過徐老師跟我們的分享,我們也能夠感受到特教老師是一個平凡的崗位,做得卻是一件不平凡的事兒。作為一名特教老師,需要的是堅守、鉆研、和負責。每一個家長期盼著更專業(yè)老師的幫助,特殊孩子們更需要專業(yè)老師們的指引。孩子的成長進步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。特殊教育發(fā)展道路坎坷艱辛,需要更多的特殊教育從業(yè)者,更需要大眾的支持和理解,為了更多的接納,我們愿意陪著老師、家長、孩子們一起靜等花開,尋找“心”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