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訓練課詳細介紹:
1、以一對一的形式針對兒童的不同情況進行語言康復訓練
2、用專業(yè)的手法進行臉部唇腔訓練
3、進行唇舌運用訓練 ,氣息運用訓練等
4、使兒童能從無發(fā)音到有發(fā)音,從兩三個字發(fā)音到能夠說連貫句子
5、有明顯的效果
一、說話是智力發(fā)展最重要部分
對人類和每個嬰兒來說,最早的語言形式之一是給事物命名。即使到現(xiàn)在,命名還帶有一些神秘的性質(zhì),這是我們祖先本應意識到的。某些宗教,如正統(tǒng)的猶太教,因擔心發(fā)生什么事而拒絕給他們的上帝命名?!白觥狈矫娴脑~匯通常按重要性順序緊跟其后,之后是更抽象的概念方面的詞。
兒童必須學會父母所講語言的音和義,也應獲得在幾百年來對語言的使用中發(fā)展起來的思維過程。通過這種方式,兒童的思維和行動不可避免地與語言的使用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如兒童“把我抱起來”這個簡單的要求,告訴了我們她的許多心理活動,即:她把自己看做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人,相信她自己發(fā)號施令的能力,以及她把被舉起的身體動作與特定的情感需要和反應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學習說話可能是兒童智力發(fā)展中最重要的部分,它是從出生時母嬰之間的“對話”開始的。樂于聆聽孩子講話并對他們做出反應的父母,對兒童語言的發(fā)展大有助益。智力方面的這種教養(yǎng)越好,嬰兒在智力的發(fā)展上就會越大。幸運的是,嬰兒天生就有掌握語言的能力,使他們學習起來很快。到4歲時,兒童在語言上已相當流利,可以幫助較小的孩子學習講話,甚至能簡化語言,以便更好理解。
為了幫助嬰兒發(fā)展語言能力,父母有必要盡可能多的花費一些時間來與孩子交談。應在嬰兒牙牙學語或第一次嘗試講話時仔細傾聽,并以嬰兒能理解的方式做出回答。在做這件事的時候,用眼睛注視著他馬上與他講話是很重要的。即使在你不和嬰兒交談時,他們?nèi)匀粫^續(xù)學習。
只有在兒童有了說話的準備時,才可能提高她的交談水平。你不能強迫灌輸語言。因為嬰兒是不能接受的。例如,2個月的嬰兒能模仿并學會使用元音節(jié),但不能掌握輔音。再過幾個月后,她就開始掌握輔音。嬰兒學習語言的頭一年對以后的說話和思維能力起著關(guān)鍵的作用。如嬰兒早期的牙牙學語中包含著她今后將要使用的所有音節(jié)。它們甚至可以告訴人們孩子有多聰明。例如牙牙學語多的孩子常常會成為聰明兒。另一方面,在人們預期之前就提前講話的嬰兒,未必就會成為表達更清晰或者更聰明的孩子,這一點會令人失望。這是因為很早的言語更有可能是模仿,而非經(jīng)過考慮的話語。
聰明和不太聰明的孩子在經(jīng)歷上有差異,其中最引人注意的、可能也是給人印象最深的差別就是家庭中交談數(shù)量的多與少不僅包括與嬰兒的談話,也包括家庭成員之間的交談?。當然除交談數(shù)量外,交談的質(zhì)量也包括在內(nèi)。兒童正是在家庭背景中學習使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想法,同時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智力活動的方式。
當家庭中的談話很少時,嬰兒在思維和概念上就得不到機會鍛煉和發(fā)展。但是,家庭中高水平的談話并不能自動地讓嬰兒早早說話。許多著名人物直到進入少年時期才開始講話。邱吉爾在早期表達方面的困難并未影響他后來卓越的英語表達能力。
如果你能對嬰兒說的話作一簡單的記錄,那么它就會幫助你獲得孩子講話情況的真實面貌。6個月左右,嬰兒開始發(fā)一些類似“r”和“p”的輔音,從那時起到1歲左右,她在語言學習上進展得很快。1歲時嬰兒很可能掌握一些詞,之后會進步很快。
嬰兒是從給他們每天所看到的東西通常是能夠動的東西?進行命名來開始說話的。他們常常從食物和飲料開始,再到動物、衣服和玩具。現(xiàn)在,嬰兒更可能先說“小汽車”,后說“房子”。14~20個月時,母親仍需為孩子命名。如果她用期待的語氣說“洋娃娃”,那么幼兒也會試著重復它。但是母親應給孩子保持這樣的壓力,即:在他似乎掌握那個詞后,就盡快測驗他,問:“它是什么”母親的期望只應略比孩子所掌握的超前一點。
在18個月到2歲之間,嬰兒開始把詞放在一起,如“爸爸去小汽車” 。這是語法的開始,但是還需不斷前進。之后,當兒童在說話方面有所發(fā)展時,她就開始從當前的狀態(tài)轉(zhuǎn)移出來,以便能給她的聽眾講一些事情,并且問一些簡單問題。父母可以幫助她,如問:“你做了什么你看見了什么”。
每一個群體甚至像家庭這樣的小群體?都有自己的語言規(guī)則,兒童必須學會運用它們。一開始,幼兒學習周圍人們講話和思維的一般方式,之后當人們糾正他時,他就在規(guī)則上下功夫。例如,成年人可能會說:“請你把這封信寄走好嗎”但是講話者并非真的要求聽者回答這個問題,語法上似乎是提問題,但事實上是一種要求,這是實際使用語言的方式。兒童對成年人思維方式的敏感會幫助他學習語言規(guī)則,這在今后的外語學習上也一樣。
在每天的談話中即使是和很小的孩子,父母也可以運用語言來幫助孩子擴充當時對某個話題的想法。
要取得最大的學習成效,談話的主題必須有趣;而且只要兒童表現(xiàn)出興趣,談話就應進行下去。你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注視某件東西的時間長短來判斷她的興趣所在,然后可以就此與她談?wù)摚熂词顾€不能講話,但在講話前很長一段時間內(nèi)已能理解意義了?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兒童的談話會越來越長,越來越復雜。但是,在他們對某一話題已有足夠多的想法要說時,他們會讓你知道。
兒童學習說話并非鸚鵡學舌般地模仿。他們在愉快的社會情境中學得最好。在這種情境中,他們可以練習已經(jīng)知道的東西,并且繼續(xù)嘗試一些別的東西。在孩子努力發(fā)出音后表現(xiàn)出你的快樂會鼓勵她繼續(xù)學習。善于聆聽一直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最重要的禮物之一。
與嬰兒交談,不僅僅是與成年人談話的簡單翻版。你不僅僅在交流,而且一直是在教孩子。嬰兒在語言上進步得越多,他進一步學習的范圍就越大。語言能夠自己生成。
二、幼兒早期語言障礙的表現(xiàn)
正常的2歲以上的孩子已經(jīng)能通過簡單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,與父母及與其親近的人等進行溝通交流了。而患有語言障礙的小兒,因為不能憑借語言來進行表達、溝通,則不能進入托兒所、幼兒園等集體的幼托機構(gòu)成易被錯誤地當作智力落后的小兒。語言行為極為復雜,有語言障礙的小兒被家長注意時,往往比較晚了,矯治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。因此,早期發(fā)現(xiàn)語言障礙對小兒的健康成長及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。?家長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小兒在幼兒期存在下列情況,應及早帶小兒去醫(yī)院咨詢:
★年齡已大于1歲,還只能發(fā)元音??
★超過1歲半,小兒發(fā)音還不正確,在大多數(shù)話中有音節(jié)區(qū)分不清的。??
★超過2歲半還不會講話。??
★超過3歲,說話還不能連成句子。?
★超階級過5歲,還把難發(fā)音換成易發(fā)音,還有不少造句錯誤,語言還不流利,語言的節(jié)奏、速度和抑揚都表現(xiàn)得異常。
★患兒說話吃力,感到為難,并能自我意識到。
三、小兒說話需掌握的技能
首先我們要知道小兒說話所需哪五種基本技能:
1、小兒能發(fā)出各種聲音,而且音調(diào)有高有低。
2、能聽和辨別聲音的方向,并且有了聽覺選擇性,對某些聲音予以注意,而對另一些聲音不予理睬。3、有模仿性行為,特別是模仿發(fā)聲及發(fā)聲時的方式。
4、會想像,對不呈現(xiàn)在眼前的事物用假份性的游戲反映出來。
5、認識熟悉的事物,當大人蓋住眼前的實物時,小兒會尋找。
小兒開口說話猶如打破堅冰一樣,是發(fā)育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。開口說話看似簡單,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。
只有當小兒具備上述5項技能時,才會有語言的產(chǎn)生。現(xiàn)在大多數(shù)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(fā)展賦予了極大的關(guān)注,尤其是那些開口遲、說話少的孩子,更是令父母心焦。在此,我們要奉勸父母們不要太急躁,因為小兒說話需要有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,它是沒有捷徑可行的。父母要耐心地觀察,并促進這個過程的發(fā)展,哪怕短時間內(nèi)可有看不到孩子在語言上的絲毫進步,也不要氣餒。實際上,小兒語言的進展在開口說話之前是悄然進行的。如果此時父母灰心喪氣,放棄教孩子說話,那么失敗則是難免的。所以,我們建議父母要用游戲開發(fā)小兒的語言能力,預防語言發(fā)展緩慢。為了使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更有效,父母要記住下述幾個方面的策略:
四、語言訓練的步驟
1、了解起點行為:
先簡單測試兒童語言發(fā)展的程度。簡易的聽指令能力和大肌肉動作的模仿能力,幾乎是一切學習的基礎(chǔ),因為透過這些模仿學習可以促進兒童對外界的認知發(fā)展,有助于日后的語言訓練。如果孩子已有說單字的能力時,訓練的重點則可放在說短語,表達需求上。
2、擬定學習目標:
了解兒童的起點行為與分析現(xiàn)有能力后,要具體地列出他該增進的行為和該減少的行為,并讓家長了解,配合共同教導。
3、實用的原則:
自閉癥兒童的抽象思考能力有缺陷,不懂的舉一反三,要盡量通過實物幫著他們理解與獲得有用的溝通技巧。所以在教導自閉癥兒童語言訓練時要以生活用語為優(yōu)先。
4、循序漸進的原則:
兒童各方面的能力是依循一定的順序而發(fā)展,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能力也不例外。例如一個孩子還不說話,媽媽確拿著果汁要他說出“喝”才給他,結(jié)果弄得孩子大發(fā)脾氣,媽媽沮喪不已。如果這個媽媽能了解孩子的學習重點在于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(yǎng)而不是仿說,她就不會緣木求魚地要孩子去做那些根本做不到地事。所以在教學前必須先做能力分析,依兒童的個別差異,循序漸進的教。
5、避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:
自閉癥兒童本來就有固定行為的特性,故在教導時盡量多變化,不分時地給予機會教育。否則會造成他只在特定的地方才知道某個東西,離開該處就不知道了。例如在教孩子認識水時,要讓他了解在瓶子中的是水,水龍頭流出來的也是水,水溝中的也是水。
6、運用行為改變技術(shù)的原理:
找出孩子的強化物(零食,飲料等),只要他達到該階段的目標即給予強化。